妊娠20周以后,胎儿在子宫内死亡,称为死胎。半数以上死胎为胎儿缺氧所致,缺氧原因有胎盘因素如前置胎盘、胎盘早期剥离、脐带脱垂、脐带打结、脐带绕颈影响供血;胎儿因素如多胎、胎儿宫内发育迟缓,畸胎;母体因素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、糖尿病、过期妊娠;子宫局部因素如子宫张力过大或收缩力过强,子宫破裂等。胎儿死亡后,孕妇自觉胎动停止,乳房胀感消失,检查子宫不再继续增大,体重下降,胎心消失,则可考虑死胎可能。B型超声检查提示胎动、胎心消失,有时胎头已变形则可确诊。死胎多数能自行排出,若死后3周未排出,退变的胎盘和羊水释放凝血活酶进入母体血循环,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(DIC)。处理:死胎一经诊断,尽快终止妊娠。可采用羊膜腔内注入利凡诺尔流产或前列腺素制剂流产,宫颈条件成熟亦可采用催产素静脉滴注流产。若胎死宫内时间较长,如4周尚未排出,注意监测凝血功能状态,于流产时准备新鲜血。死胎产后仔细检查胎盘、脐带和胎儿,寻找死胎原因。预防:积极预防和治疗妊娠期合并症和并发症,妊娠晚期特别是妊娠32周以后孕妇自数胎动,一旦发现异常如胎动明显减少或无胎动,立刻去医院检查,及时处理。
引起死胎的常见病因,有半数以上为胎儿缺氧所致,如脐带病变:脐带扭转、脐带脱垂等;胎儿因素:有畸形、胎儿宫内发育迟缓、感染、多胎等;母体病变:过期妊娠、妊高征、心血管疾病、中毒性休克等;胎盘因素:胎盘早剥、前置胎盘等。导致胎盘供氧不足,使胎儿缺氧死亡。如死胎滞留过久,可引起母体凝血功能障碍,分娩时发生不易控制的产后出血,对产妇危害极大,故及时诊断处理是非常必要的。
临床表现:
1.胎动停止,胎心消失,子宫不继续增大;
2.子宫底及腹围缩小,乳房胀感消失、缩小;
3.胎死时间长者;可有全身疲乏,食欲不振,腹部下坠,产后大出血或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(DIC)。
预防及注意事项:
死胎是由某些不利因素使宫内胎儿缺氧导致死亡。此程呈渐进性,初为胎动减少,后为胎动消失至胎心消失,可历时数日。如胎动减少或胎动消失,但胎心正常,短时内及时采用剖宫产,有时仍可获存活的婴儿。因此,孕期学会胎动计数行自我监测,有助于了解宫内胎儿安危。胎动计数方法:每日早、中、晚各数1小时的胎动数,3次相加乘4即为12小时的胎动计数。正常胎动每小时约3-5次,如12小时内胎动计数少于10次,提示胎儿宫内缺氧,随时有胎死宫内之危,需即找医生检查治疗。